摘要
辦桌文化是源自民間最具臺灣文化特色的飲食成就,回顧成長過程,「辦桌」活動陪著我們度過人生中重要的時刻,舉凡結婚、新居喬遷、壽宴、彌月等婚喪喜慶都可見到它的芳蹤。
為了瞭解在不同時間背景中,台灣辦桌菜單內容的演變及探析促成菜單設計演變的影響因素,本研究採質性研究法中的參與觀察、深度訪談和焦點團體為蒐集資料的主要方法,首先和7位辦桌相關人員進行半結構式深度訪談;接著與餐飲工會、廚師工會及海鮮批發商等8人進行一次焦點團體訪談,期望從多元面向的切入得到豐碩的資料以作為分析、比對的基礎。經訪談所得資料轉錄為文字稿後,依據紮根理論要求編碼與資料分析原則,形成重要主題與核心概念,最後以現象學與詮釋學資料分析方法呈現研究結果。本研究發現結果如下:
台灣辦桌菜單設計內涵演進方面,首先是辦桌菜單設計會隨著社會經濟的演進而改變,其飲食文化分期為光復前後是「呷飽」;民國60~70年代是「呷飽」、「呷好」;民國70~80年代是「呷飽」、「呷好」;民國80~90年代是「呷好」、「呷巧」;民國80~90年代是「呷巧」、「呷健康」。
再者,關於影響台灣辦桌菜單設計變遷的因素,發現政治生態環境的改變及各種政策的開放(如:開放海鮮進口、解嚴、加入WTO等)都會增加辦桌食材的多樣性,進而影響菜單的擬定;在社會文化方面,社會地位的高低、地域風俗習慣的認同、宗教信仰的差異、習俗文化的禁忌,甚而營養健康的觀念都對辦桌菜單擬定有影響;在經濟發展方面:國民所得的不斷攀升,使得人們願意花較多的金錢在飲食消費上,許多高價食材如鮑魚、魚翅逐漸獲得民眾的青睞,促使辦桌產品多樣化、精緻化;在人工養殖方面,養殖(漁)業的蓬勃發展(如:石斑、九孔、烏魚子等)使海鮮料理和雞肉更加普遍運用於辦桌料理上,因此人工養殖使辦桌食材種類多樣化、價格更加平價化;在低溫配送方面,冷凍技術的不斷精進和交通運輸的發達,使得各地生鮮食材可以更迅速及衛生的送達辦桌場合,更可保存已料理好的佳餚美饌,讓消費者吃得更安心;在護生重視方面,養生健康飲食觀念的普及,使得各式養生料理湯也漸漸出現在辦桌料理中,但其他「少油」、「少鹽」、「少糖」的料理並未獲得消費者的青睞,因此,外燴辦桌健康料理觀念須再教育與實踐。
轉至: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ccd=fAOTgq/record?r1=2&h1=6
本論文的研究主題是「辦桌」。辦桌是台灣漢人社會常見的景象,經常安
排在重要的人生儀式(婚禮、喪禮、壽誕、滿月)或特殊事件的場合(新居
落成、地方祭典、選舉...)裡,做為主人招待賓客的一種活動。辦桌的食
物由廚師(總舖師/大工),助手(小工)和碗盤出租商協力合作,以外燴服
務的方式,到主人指定的地點製作並安排整套宴席。
本文將辦桌視為一種獨特的文化,企圖從經濟結構、社會功能與文化象徵
等層面進行分析。本文最基本的論點是一個現象的經濟、社會、文化或政
治等各個層面是彼此影響、形塑的;因而作為一份先探性的研究,本文力
圖在各個層面提出初步的觀察。
本論文呈現的方式,則因應台大新聞研究所的論文格式區分為兩個部分。
第一部份是兩萬字以上的深度報導,透過田野採訪、參與觀察的方式,以
新聞寫作的原理呈現作者的觀察與分析。第二部份則回顧以往文獻研究的
成果,並提出一套文化分析的參考架構,以進行分析與理論性的建構。
分析後發現,辦桌生產者的工作型態與互動方式,與台灣外貿的中小企業
網絡有著相似的協力結構與靈活、彈性的應對特性;然而在資金、分工與
行銷網絡上,辦桌的協力網絡都顯得較為原始。本文指出雖然辦桌在台灣
成為一項服務行業為時並不長,其經濟結構卻深受社會文化的影響;特別
是漢人在安排重要典禮時根深蒂固的擇日觀念,造成有利於協力網絡運作
的條件。
在社會功能方面,本文認為辦桌以具有象徵性的儀式如收禮金、掛紅氈毯
等步驟,來評估、展示其社會網絡的親疏遠近,並透過飲食等手續強化、
肯定了網絡的聯結。而對於辦桌過程裡屢屢出現的擇吉時、吃吉祥菜等趨
吉避凶的概念,本文則試圖論證漢文化的吉凶邏輯並非直接建構於自然物
體本身,而是對漢語文符碼的建構。最後本文指出未來對辦桌的飲食文化
值得進一步深究的切入點,與本文不足的地方。
在台灣,最老牌也最流行的筵席,非大街小巷、廟口、曬穀場上
的「辦桌」莫屬。「辦桌」在台灣可說是大鍋擺路邊、馬路邊酒席、
酒席沿街設的傳統飲食活動,具備「真材實料」、「物美價廉」、「有吃
復有掠」特色。也由於中國人對各種人生儀式(婚禮、喪禮、壽誕、
滿月…)及特殊事件場合(新居落成、地方祭典、選舉…)的重視,
使得「辦桌」在台灣一直很風行。辦桌起源其實來自於人們在各類禮
俗及共同生活環境下,因鄉里情感形成的稠密人際網絡所演變來的飲
食活動,背後所隱含的不僅是一個產業的興起衰敗,還顯示出辦桌在
台灣餐飲產業發展下的飲食意涵。
昔日台灣農村社會中,辦桌可視為一村中的大事,亦是活絡鄰里
的情感聚會;今日,越來越多的餐飲業者開始提供外燴宴席服務來擴
張市場,形成與傳統辦桌業者的激烈競爭,辦桌產業將如何在經濟與
社會的互動關係中及在物質文明衝擊下,展開策略發展以適應社會脈
動?辦桌產業提供了「傳統產業」可否與「現代經濟」共榮並存的反
思。
ii
有鑑於此,本研究旨在探討辦桌產業之策略發展,以外在「產業
總體環境」、「產業競爭環境」及內在「企業結構分析」為研究焦點。
本研究採質性研究法中的深度訪談與參與觀察為蒐集資料主要方
法,主要以邀請「中國飲食文化基金會」所推薦之辦桌產業之總鋪師
三人為研究參與者,其特徵包含北、中、南地區,年齡約五十至七十
歲之間,均有三十年以上的辦桌資歷。訪談所得資料經轉錄為逐字稿
後,依據紮根理論要求編碼與資料分析原則,形成重要主題與核心概
念,最後以現象學與詮譯學資料分析方法呈現研究結果。
本研究發現如下:
一、就總體環境而言,因為傳統辦桌是為早期農村社會所形成的產
業,其具濃厚人情與禮俗傳承等特性,加上「被動應召」的產業
特殊性,使得社會、文化與超環境的影響大過於經濟環境低敏銳
性與政治環境刻意低調性兩者。
二、就產業競爭環境而言,辦桌產業可算是內銷型產業,又以其產業
特性較為特殊,故五力分析中,以新進入者威脅為最大,也是最
難克服的困境之一。
三、就企業內部結構而言,辦桌產業以生產烹調為主、銷售以口碑行
銷為重、人事管理長期來多採臨時雇用制、研究開發則可分軟體
及硬體兩者進行開發,財務管理上則屬薄弱。
針對上述現象加以描述和討論,並根據產業困境提出策略發展,
最後提出數點建議,以做為後續研究之參考。
轉至: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ccd=mGUFzh/record?r1=4&h1=7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