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6 第六組 唱片封面設計資料

 

 

唱片封面設計歷史-1/41

 

唱片封套是音樂藝術出版品的無聲代言人,它是籍由文字、圖像、色彩元素加以編輯而成的平面視覺形式。搖滾樂的發展史也就是一部唱片封套設計的發展史。每一張著名的唱片封套都有其特定的時代背景與藝術內涵,貼切地傳遞了樂者所要表達的音樂感覺與精神境界。唱片封套令這些搖滾明星的專輯更為引人注目,而這些著名的專輯也使它們的封套設計廣為流傳,被人津津樂道,也使它們代表的藝術更為深入人心。

 

1939

Alex Steinweiss大膽向公司提出唱片包裝的改革想法。

1940

第一張有插圖的78rpm的唱片的包裝出現。演出者名與專輯名稱置於彩色印刷正面,評介,細節資訊,唱片公司基本資料等複雜訊息置於單色印刷的背面,材質部份以厚紙版夾層三面封,保留一面開口讓黑膠片放入。

1950年以前

1950年以前,這時期剛好介於78轉唱片與LP的過渡,這時期的唱片封套仍沿用78轉唱片的包裝,用單薄的牛皮紙袋,開口朝上的封套,而封面的設計也有所謂的『套版』

50年代

 

50年代,Alex Steinweiss有個應算是無心插柳柳成蔭的設計,他將自己簽名的草寫字體放入封面設計之中,竟也另成風格,甚至申請了版權,名為"Steinweiss Scrawl"嚴肅規範的現代主義為主流。由現代主義衍生而來的國際主義平面設計風格。

 

50年代中期

50年代中期,唱片封套已经不僅僅被認為是一種唱片的保護性外衣,唱片封套設計作為一套獨特的視覺傳達途徑具有重要的的藝術性。

 

60年代

普普(POP)設計運動打破了已經異化為形式主義的現代主義的統治並且成為了這一時期最為流行的藝術風格。封面設計作為銜接音樂藝術再現的另一種形式想像空間的對象,如實地反映了社會的流行文化。 

 

60年代中期

由於搖滾樂手們越來越自覺地將自已的作品視為藝術而非單純的商業產品,他們力圖使唱片的封套的設計也能反應出自已的藝術個性,體現自已的包裝概念或展示自已幽默感和各式藝術感覺。

1967

普普藝術家Andy WarholVelet Undergeound所設計的第一張專輯「Velvet Underground&Nico」,他封面的香蕉可能是流行樂史上最著名的水果。原版唱片中的香蕉皮是可以剝下來的,剝下來後,就是沒皮的香蕉。所以香蕉頭邊有排小字,寫著慢慢剝下來就知道。和黑膠唱片的體積及包裝質材有關

 

1967年推出的《佩泊軍士孤獨之心俱樂部樂隊》(Sergeant Pepper's Lonely Hearts Club Band)專輯即由著名的波普藝術家彼德.布萊克( Peter Blake)所設計。這一專輯開創了唱片封套設計藝術化的新觀念,被認為是唱片封套設計藝術化的新觀念,被認為是唱片封套設計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里程碑

70年代

70年代早期革新的搖滾團體將唱片封套設計的藝術提高到一個有趣的程度、搖滾的生活方式與唱片封面聯繫在一起。

 

70年代是唱片封面設計業成長擴展的時期,採用類似神話般的風景畫。

 

70年代攝影式唱片封面在表現手法上也日益成熟,尤以美國攝影師Dorman Seef為代表,Seef通常採取黑白攝影,完全拋棄傳統的照明手法,將時裝界的肖像攝影引入音樂產業。這也為80年代音樂與時裝的結合提供了很好的借鑒。

 

70年代~80年代

70年代~80年代,唱片工業中的理想主義走到了盡頭,憑藉靈感設計封面的方式被淘汰,這是一個以宣傳商標和市場銷售為主的年代,唱片不再是被設計而是被包裝起來,即使是以叛逆與前衛著稱的搖滾樂也不能免俗,但是仍有一些值得稱道的設計師繼承了朋克反商業精神的獨立文化,致力於拓展唱片封面設計的藝術性,英國設計師沃恩.奧里弗和V23工作室是其中的代表。

1971

滾石合唱團的「Sticky Fingers」,Andy Warhol的作品,封面是牛仔褲的半身照,牛仔褲的拉鍊真的可以拉開。

 

1973

齊柏林的專輯「Houses of Holy」,大量採用雷鬼、民調、藍調、弦樂的風格

 

1975

這大概是Elton John(艾爾頓強)最惡搞的一張專輯。從歌詞到封面設計,都表現著嘲諷與不羈,也有人表示這張專輯封面在暗喻着同性戀的情節,並且與Elton的切身經歷有關。此外專輯的名稱(幻想上尉與棕泥牛仔)也飽受相當的爭議,曾被樂評人列入九張歷來最糟專輯名稱之一。但這些都不能阻止它獲得1975年度最佳專輯,也成為Elton的經典作品之一

 

90年代

90年代的唱片封套設計充滿了各種各樣的潮流和風格,從Nevill Brody帶來新版面風格與字體設計;David Carson等人的Ray Gun學派;喧鬧樂天的美國復古設計,到來自英倫的新簡約抽象派,近來風行一時的新插畫潮流,唱片封面設計進入了一個高速進行的時期並預視著新的前兆。

 

 

 

 

 

 

 

唱片封面設計歷史-2/51

我們先來講講它的歷史

 

黑膠,可以說是一種黑色圓盤形的膠片。在早期的黑膠唱片只有單聲道,之後時代進步的關係,於是到後來發展成為雙軌的雙聲道音軌。更可以有好聽的音樂,錄製在這黑色圓盤形的膠片;為了讓消費者可以清楚了解演唱者是誰,更將歌手的樣貌或是演唱歌區名稱印製在黑膠上面。

 

    留聲機的概念,大約是在十九世紀初期就有了;在聲學知識方面,人們已知各類聲音震動的差異,是由不同的音高和音質所造成的


    發明大王-愛迪生在1878 年,發明了一種滾筒式的留聲機(稱為phonograph cylinder),機器形狀像大型鋁罐,在圓柱型的滾筒筒壁上有著可刻劃出聲音的紋路,藉由指針滑過這些彎曲不平的波紋時,聲音就出現了。7年之後(西元1885年),一名德裔美國發明家Emile Berliner 發明了世界上第一台手動式的圓盤留聲機(Gramophone);原理與滾筒留聲機很像。

最早的唱片公司
American Graphophone Company公司是最早錄音出唱片的
1887年6月,電話的發明人貝爾于合夥人丁特共同成立了美國留聲機公司(American Graphophone Company),同年10月,愛迪生新設立了愛迪生留聲機公司(Edison PhonoGraph Company)。這是世界上最早的兩家從事錄音技術的企業。



我們來介紹一下唱片有分哪些種類

 

78轉唱片(粗紋唱片.SP)
   
愛迪生圓筒十分粗笨,使用極為不便。一個名叫埃米爾•玻裏納(EmileBerliner)的 德國移民于1888年發明了唱片。後經包括愛迪生在內的許多人的改進,成了二十世紀初期錄音音樂的主要載體。因為技術的限制,那時的唱片轉速很快,每分鐘 78轉。因為轉速快,這種唱片每面最多只能錄不到三分鐘。這一時間上的限制決定了當時的流行歌曲一定是短小精悍的。其實世界上幾乎所有民 族的傳統民間音樂鮮有這麼短的,傳統文化裏的音樂形式原本是風格多樣,長短不一的。但隨著78轉唱片的問世而誕生的所謂“流行歌曲”卻從此把人們聽音樂的 習慣標準化了,其短小精悍的特點一直延續至今天,束縛了聽眾的欣賞口味,鈍化了人們的音樂想像力。流行歌曲之所以被烙上了諸如“速食面”、“快餐文化”等 諸多貶義烙印,當初78轉唱片的長度限制是罪魁禍首之一。

 

    78轉唱片以人工上弦作為動力,無需電力,這在缺少電力的美國南方農村顯出了優勢。尤其是自二 十世紀二十年代開始,廣播開始在美國城市流行,唱片銷售受其影響而大幅下滑。唱片商不得不把眼光轉移到農村,開發適合農民口味的音樂種類,正是由於這些商 人們的努力,美國民歌才得以開始了歷史上第一次復興,大批真正的民歌手被唱片公司發掘出來,他們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後來美國流行音樂的格局。

    78轉唱片所用的主要原料是蟲膠(Shellac),大部分來自印度。二戰期間,蟲膠的來源 被切斷了,唱片公司被迫要求買主必須上交一定數量的舊唱片才能換一張新的,這一政策使得大量早期78轉唱片被銷毀,許多珍貴的錄音也因此永遠丟失了。

    隨著蟲膠的越來越稀少,各大唱片公司不得不紛紛放棄黑人等少數民族音樂市場,把主要精力集中在 主流音樂市場上。這種傾斜政策一直延續到二戰後。面對隨之產生的真空,一大批小型唱片公司紛紛出來填補空白。它們對音樂的選擇和對音樂家的限制遠比大唱片 公司要來得寬鬆,因此,一批別具一格的黑人音樂才得以被錄成唱片,節奏布魯斯因此才能此脫穎而出,並逐漸紅遍全國。

 

    78轉唱片一個很大的缺點是,樂曲必須被剖分為數組不超過五分鐘長度的段落。那麼一部歌劇就得割劃成四十或更多組的段落。一直到1948年,所有試著把較窄的凹槽與較緩的速度加以結合,而不喪失掉遍布於大部範圍內可聽頻率的“高傳真度”時,所會面臨的內在問題,才有了令人滿意的解決途徑。


密紋唱片(長時唱片.LP)
   
與此同時,一種全新的唱片於1948年在哥倫比亞唱片公司問世了,其發明人是該公司的 首席工程師皮特•格德馬克(PeterGoldmark)。他本人是個古典音樂愛好者。他對用78轉唱片播放古典音樂時必須不斷換唱片這一點感到十分不滿,並發誓要改造唱片,延長播放長度。要達到這一點,減慢唱片的轉速並增加溝紋數是當然的選擇。可這樣做勢必增加失真度,增大噪音,並縮小頻率響應範圍。 為了解決這些問題,格德馬克領導的研究小組經過多年的研究,從唱針唱臂,再到唱盤材料等許多地方對唱片進行了根 本性的改革。他們採用鑽石做唱針,乙烯基塑料(Vinyl)為唱片材料,把唱片轉速降到每 分鐘33.3轉,並增加溝紋密度,使得一張12英寸(約30釐米)唱片每面可放二十多分鐘的音樂。這就是人們常說的密紋唱片,又叫“長時唱片” (LongPlay,LP)。

 

    LP唱片的音響規格很高,因此帶動了從麥克風到放大器再到揚聲器等音響設備的一系列革新,再加上1957年誕生的立體聲唱片 技術,現代高保 真音響(Hi-Fi) 工業才算正式啟航了。這一新的音響標準在許多方面對音樂風格的進化產生了微妙的影響,其中比較極端 的例子是:許多音響發燒友變成了只聽音響不聽音樂的怪物。

 

我們來看一下年表

1878

愛迪生發明了一種滾筒式的留聲機

1885

一名德裔美國發明家Emile Berliner 發明了世界上第一台手動式的圓盤留聲機(Gramophone),原理與滾筒留聲機很像。

1887

電話的發明人貝爾于合夥人丁特共同成立了美國留聲機公司(American Graphophone Company),同年10月,愛迪生新設立了愛迪生留聲機公司(Edison PhonoGraph Company)。這是世界上最早的兩家從事錄音技術的企業。

1891

伯利納研制成功以蟲膠為原料的唱片,發明了制作唱片的方法。

1901

由Victor Company 製造名為"Red Seal" 的10吋78轉唱片首次開啟了市場。

1925

最早的電製錄音唱片面世了

1931

美國無線電公司(RCA)試制成功331/3轉/分的密紋唱片(Long Play,簡稱LP)

1945

英國臺卡公司用預加重的方法擴展高頻錄音范圍,錄制了78轉/分的粗紋唱片(StandardPlay,簡稱SP)。

1948

美國哥倫比亞公司開始大批量生產331/3轉/分的新一代的密紋唱片(Microgroove),成為唱片發展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大事。而RCA也推出自己的另一套係統——45轉的EP(Extended Play)與之抗衡。

1957

誕生的立體聲唱片 技術,現代高保 真音響(Hi-Fi) 工業才算正式啟航了

1963

荷蘭生產音頻盒式磁帶。唱片的黃金年代漸漸流逝。

 

 

唱片封面藝術

    唱片封面藝術,起初雖只是衍生自聽覺感官媒介的一種附屬品,但回顧其走過超過半個世紀的歷史,卻也可歸類成自成一格的藝術領域。吾輩等身處後CD時代的樂友們,每每聊起唱片封面設計,總不免會緬懷起LP時期典雅美觀的唱片封面,遙想起那個封面藝術的golden age

LP
黑膠唱片約在1948 - 1950陸續在歐美國家問市;在40年代為主流的78轉唱片,可以說幾乎完全沒有唱片封面設計可言,僅僅將唱片放入薄薄的、類似牛皮紙袋的封套當中,再蓋印上曲目與演奏者姓名而已。當然,時處於二次大戰前後,百廢待舉、技術受限而物資缺乏的時空背景也是原因之一。即便如此,早在40年代,美國的Columbia公司仍早已經發現,經過設計而美觀的唱片封面,能大大的捉住消費者目光,進而大幅度的提高唱片銷售量。這個市場發現與未來唱片封面藝術的發展,應歸功於一位Columbia公司年輕的藝術指導,現代唱片封面藝術之父Alex Steinweiss

1939年,Alex Steinweiss23歲,即當上了Columbia公司的第一位藝術指導,並大膽向公司提出唱片包裝的改革想法,而時間與事實證明了Alex Steinweiss的創意與遠見;1950年以前,Alex Steinweiss的作品幾乎都在Columbia (40年代後期有在其他幾家公司留下零星作品);這時期剛好介於78轉唱片與LP的過渡,這時期的唱片封套仍沿用78轉唱片的包裝,用單薄的牛皮紙袋,開口朝上的封套,而封面的設計也有所謂的『套版』,即同樣的封面,只在固定的位置印製上曲目與演出者大名,這應算是最早期的唱片封面設計之一,下圖左側是Oscar Levant演奏葛利格鋼琴協奏曲的LP,右圖則是Milstein演奏Mendelssohn小提琴協奏曲的CD再版。

Alex Steinweiss的貢獻,不僅在隨著錄音技術一路進步的封面設計,LP時代的唱片封套設計(開口由上方改為側面、材質由牛皮紙袋改為硬紙卡)、以及後來LP封套的gatefold設計,皆是出自Alex Steinweiss之手。

 

    在邁入50年代之際,Alex Steinweiss有個應算是無心插柳柳成蔭的設計,他將自己簽名的草寫字體放入封面設計之中,竟也另成風格,甚至申請了版權,名為"Steinweiss Scrawl"。而從50年代開始,Alex Steinweiss除了Columbia公司之外,也開始為更多唱片公司設計封面,包括DECCALondonPHILIPSRCAEverest、以及CD時代的樂友可能會較為陌生的傳奇廠牌之一 RemingtonRemington的唱片中藏了不少名家名演,像小提琴家Michèle Auclair、鋼琴家Jorg DemusEdward KilenyiJorge Bolet、大提琴家Gaspar Cassado等,很可惜這些錄音在CD時代難見天日,除了好挖老錄音的日本版以外。

 

 

 

 

 

 

封面中的特殊字體,是有版權的”Steinweiss Scrawl”

 

 

    Alex Steinweiss保持豐富的創造力,他設計的唱片封面超過2000;而在唱片封面之外,他也設計酒瓶、海報、雜誌、書籍封面等。即使已高齡年近90,近年他仍繼續為CD設計封面。Alex Steinweiss近年的CD封面有四張:

1. Stravinsky: Histoire du Soldat, Premieres and Rarities (2001 Koch發行)

2. Dvorak Day Concert (2001 Music & Arts發行)

3. Copland: Rarities and Premieres (2004 Bridge Records發行)

4. Symphonic Jazz: Ferde Grofe and George Gershwin in Original Paul Whiteman Orchestra Versions (2006 Bridge Records發行)

 

 

    這些唱片封面,即便今日看來,不僅不落俗套,也不顯落伍老套,經過時間的考驗淬煉仍歷久彌新,注入設計者巧思的唱片封面,不會只是錄音的附屬品,而是另一件有靈魂的藝術品。

 

 

 

 

 

 

 

 

 

 

 

 

 

 

 

 

 

聶永真/49

 

 

聶永真-台灣最有流行感平面設計師

生日: 1977

 

星座:獅子座

 

學歷:台科大商業設計系現職:視覺設計師/永真急制Workshop負責人

過程:

第一次接觸到聶永真是在一本書-風格的技術,在內文提到在台灣的個人工作室(studio),能夠成功的比例非常低,絕大部份的個人工作室成闆闖盪3.5年後都會回到企業工作,但平面設計師聶永真算是一個例外,他開個人工作室有十多年的資歷,做過的唱片CD包裝與美術設計,宛如一部小型台灣流行音樂史。

「你們看過『蘿拉快跑』嗎?就像是裡面的蘿拉一樣,每一次我碰撞到不同的人,便會試圖想像這個人的一切,人際關係、生活習慣、行為模式…在腦中拼湊著大量不相關、卻又緊連的影像。」聶永真這麼形容自己的思考路徑,混合著敏感、早熟等跳動因子。

聶永真的工作室雖然才正式成立一年多,但他在影像、平面設計相關領域卻早已經闖蕩了許久,擁有七、八年的資深經歷。在許多圈內人的評價裡,最具話題性、最需要融合商業與藝術的作品,永遠第一個找上他。聶永真不到三十歲就獲獎無數、也與眾多名人合作過,早已經在設計圈中小有名氣,更被許多人冠上「大師」、「翹楚」等封號。在設計界的履歷表精采卓越,然提及此事,他自己倒是不太在意所謂的title,「玩得很開心」,聶永真自己說,這是到現在他仍持續待在這裡最主要的原因。

有人形容聶永真是「天生搞商業設計的料」,他自己怎麼說?聶永真又是如何一腳踏入商業設計的領域?事實上在真正接觸商業設計之前,聶永真在高職時代受過三年紮實的「機械製圖」基本功夫訓練。從小喜歡畫畫的他,很自然地跟隨著本能而選擇科系。成績優異的他,獲得保送北科大工業設計系的資格,在高職的體系中,這無疑是最高學府的夢幻科系。出身台中的聶永真畢業之後,便懷著滿腹對於設計的憧憬北上念大學,不過真正進入工設系就讀以後,聶永真才發現一切都和自己所想像中的不同。他不滿於系上的環境、師資,在聶永真的想像裡,培育設計人才的環境理應無拘無束、天馬行空,而不是死里死氣念一堆教科書,侷限設計視野的框架。

在工設系遭受到挫折的聶永真,懷抱著比別人更多對設計的理想,他不甘於夢想就這麼破滅,於是決定重考。一年之後,聶永真以榜首之姿考上商業設計系。有感於自己是身為一名重考生的身份,企圖心強、行動力更強的聶永真深怕自己的腳步會晚別人一步,機緣之下便報名參加了第一屆誠品創意文案比賽。當時才大二的他一舉獲獎,搖身一變,成為繼誠品第一代文案李欣頻之後,誠品商場的特約文案,也算是間接踏入了廣告界

從此以後,他也藉由參加許許多多的比賽累積自己的實力,在商業與藝術之間,他試圖一點一滴取得平衡。聶永真不諱言,他比別人行動力強、對於自己專注的領域,他也能夠投入百分之百、甚至百分之一百二十,加上企圖心旺盛,因此可以在學生時代就累積不少實戰經驗,讓聶永真在設計領域有比別人更突出的表現。

然而在這條路上,聶永真也並不是完全沒有愈到挫折過。「想法」、「創意」是非常個人、私密的一件事,但涉及到「工作」、「專業」,這當中就不免必須要有妥協、溝通的空間。以目前唱片的視覺設計來說,由於牽涉到唱片的整體製作方向、概念,因此都要經過團體活動的腦力激盪、討論合作才能完成,並不是由一人之下、的絕對個人意念主宰,除了自己提出想法,聶永真也必須傾聽他人的意見,遇到自己的想法跟他人相左的地方,就必須想盡辦法說服別人,使別人充分理解你的想法。不過聶永真也表示,有時候遇到很「盧」的客戶,作品經過一改再改,卻還是沒辦法取得認同,那麼他就會建議客戶找別人,這是他身為設計人的一個堅持。

接到周杰倫的案子時簡直就是爽翻了,連晚上睡覺都會忍不住偷笑。」可以感覺到他真的很開心,因為即使到了現在,與我們提及此事的他仍不免一臉得意。從「葉蕙美」開始,聶永真一連包辦了周杰倫數張專輯的視覺設計,包括「七里香」、「十一月的蕭邦」、以及最新的「霍元甲」等,「周杰倫的意義當然不單單只是周杰倫,他等同於台灣流行文化一個最鮮明直接的圖騰、一個時代的印記,做他的東西,當然爽!」除此之外,五月天、羅大佑、陳姍妮等知名歌手的多張專輯封面也出自於聶永真的創意巧思。除了封面設計外,他也接一些視覺設計兼文案的案子,在范逸臣的「信仰愛情」專輯,聶永真便一手包辦文案,攝影以及視覺設計三部分,什麼都做、什麼都搞,過足了當一名創意人的癮。「在商業之外、其中,努力尋找可以發揮藝術、流行的地方,所以太low的東西,像是一般DM、型錄等我們不做。」於是在他的設計之下,總可以顛覆我們對一本寫真集或是明星寫真書的想像。藉由自己的作品,聶永真也一次又一次不斷進行自我辨證。未來的他應該也會持續不斷地挑戰自己,顛覆自己,一如他的作品中,我們總能感受到的那一股強烈意念。聶永真進一步說明:「大學時為自己設定的目標是進廣告公司,從文案開始做起,也許一路可以做到創意總監,然而這條路卻從未實現過,反而是一畢業就誤打誤撞成了一個自由工作者,一路做到現在,也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也許是因為如此,也讓聶永真懂得了「計劃趕不上變化」的道理。然而不管做什麼,我們在聶永真身上感受到了一股最重要的力量,那就是「專注」,憑著著這一股專注,也讓他在設計的領域裡,如魚得水,玩得開心,也玩得精采!

經歷

 

1997年誠品書店卡片大賽設計獎

 

1999年中華民國醫管學會Logo設計銅質獎

 

1999年時報廣告飲料項平面類銀犢獎

 

1999年誠品商場創意文案比賽第二名

 

2000Mr.Lonely邀請卡設計大賽特別獎

 

2000年第一屆網際網路創作大賽優勝

 

2000IBMShop漫畫人物代言人比賽前四名入圍

 

2000年校園平安頌安心漫畫比賽大專組佳作

 

2000年中華民國行銷管理協會獎座設計比賽第一名

 

2000年第九屆時報廣告交通項平面類佳作

 

2000戀奶精包裝設計比賽優勝

 

2000年第27屆台北美術獎設計類獲選駐展(主題:共生,共13名設計師獲選)

 

2001年廣告雜誌 e-ppies專欄文案視覺展演 118 / 120 / 122

 

2001年搜索創意幫派 -第二屆ELLE & XEMEX 年青新銳選拔時尚彩妝首獎

 

2001年夏天 .正式告別作為一枚缺錢學生的比賽生活

 

★作品資料

2002

 

............ (1) 永真急制出版 (新新聞 )

 

............ (2) TVBS周刊超速青年專欄 ( 6 -10月,圖文統籌 / 策劃 )

 

............ (3) 半成年主張 ( 美術總監,網站+唱片+ / 滾石 )

 

............ (4) 電子混音 [ Re+ ]、曾寶儀[專注] ( 豐華 )

 

.............

 

2003

 

............ (1) 歐陽菲菲All My FEIFEI新歌加精選 ( 豐華 )

 

............ (2) 陳柏霖舞川拉麵-19歲寫真書視覺企劃林小乙 / 攝影林立俊/ 平面美術聶永真,時報)

 

.............(3) men's uno三月號服裝單元-Saint Campaign (文案+後期美術聶永真/ 攝影陳怡台)

 

.............(4) 鍾漢良專輯+網站 ( 已流產 / 滾石 )

 

.............(5) 2003現代音樂節( 國家音樂廳 ) 廣告案(文案+視覺)

 

.............(6) [ 海地樂團]在國家音樂廳 ( 五月14)

 

.............(7) 范逸臣信仰愛情 ( 文案+視覺 / 攝影富井昌弘/ 豐華 )

 

.............(8) 舞台劇 [ 慾可慾非常慾 ] 平面美術 ( 有戲製作館 )

 

.............(9) 金馬影展 2003Taipei Golden Horse Film Festivbal .( dm for Cannes / 統籌林小乙/ 金馬執委會 )

 

.............(10) 黃磊 [ 似水年華 ] 專輯 ( 豐華)

 

.............(11) 陳珊妮同名網站 ( 開案中,陳珊妮 )

 

.............(12) 麥田 AROUND書系PR-Paper ( 麥田)

 

.............(13) 殷悅 [ 愛的Melody ] 專輯 ( 豐華)

 

.............(14) 周杰倫 [ 葉惠美 ] 專輯 ( 阿爾發)

 

.............(15) 蘇芮 [ 20年特別選 ] ( 豐華)

 

.............(16) 邱澤 [ 不懂 ] 專輯 ( 擎天娛樂)

 

.............(17) 張善為 [ 失心瘋 ] ( 擎天娛樂)

 

.............(18) 五月天[ 全運會ep-阿姆斯壯 ] (滾石)

 

.............(19) 老鷹合唱團Eagles-The Complete Greatest Hits(Taiwan parts) (華納)

 

.............(20) 金馬影展國際電影沙龍海報 / COOL CARD ( 統籌林小乙/ 金馬執委會 )

 

.............(21) 五月天單曲 [ 賭神 ] VCD/DVD (2003-11) (滾石 )

 

.............(22) 五月天 [ 時光机 ] 專輯 (2003-11) (滾石 )

 

.............(23) 周杰倫 [ 尋找周杰倫 ] ep+葉惠美mvX11 ( 阿爾發)

 

.............(24) 聯合公園 LINKIN PARK-我們的出口影音精選全紀錄(Taiwan parts) (華納)

 

.............(25) 西街少年[ 最激寫真曆 ] + [ 寫真特集 ] ( 台視文化)

 

.............(26) 嗆辣紅椒 Red Hot Chili Peppers-Greatest Hits(Taiwan parts) (華納)

 

.............(27) 陳珊妮、可樂王 [ 拜金小姐 ] (2004-1月即將登場) (543MUSIC )

 

.............(28) 鬥陣俱樂部 ( Cover Graphic 麥田AROUND書系)

 

.............(29) 守門員的焦慮 ( Cover Graphic 麥田AROUND書系)

 

.............(30) 2004 現代音樂節 ( 國家音樂廳 / 國家戲劇院)

 

.............(31) 鄭元暢 [元暢配色事典 ] 寫真書( 台視文化)

 

.............(32) 雅立 [ ARIE ] 同名專輯 ( 豐華)

 

.............(33) 鐵竹堂IRON BAMBOO [ 鐵竹堂 ] 同名專輯 (阿爾發)

 

.............(34) 永真急制2,嚴重脫稿中。

 

.............(35) guess what ?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85061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